一个小博客也没啥重要内容,本来不想搞证书,最近竟然发现页面有被劫持篡改的情况,折腾一下吧
https
会使用443端口,所以无论是centos的防火墙,还是云主机提供商的防火墙,都必须开放443端口
后面第3步操作会临时占用80端口,如果nginx等其他服务占用该端口,将导致无法生成证书
猜测下面工具的实现过程是用-d
的域名,临时启动了一个web服务器用于向机构申请证书
P.S. 此安装方法仅在ubuntu14.04上验证过,其他版本不一定有效
以前QQ出过一个linux下版的QQ,不过那个之后就完全没有更新,基本上不能用。目前比较常见的安装QQ的方法是使用wine+qq国际版安装。
直接到管理器里面找QQ快捷方式即可
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的开发环境,都一般会找一个centos机器做workspace,在这个机器上将/root目录通过nfs映射出去,然后所有开发机都mount这个nfs挂载点。就解决了在开发分布式软件时,每次修改一个文件,就要scp到所有节点的麻烦。
P.S 以下配置仅在centos7.x上验证,centos6.x的服务启动方式和7.x有区别,不能使用以下方式
如果不是将nfs挂载在/root下的话,只要将挂载点上的应用停掉就可以正常umount了,但是如果像我这样直接挂载在客户端的/root上,就不那么好卸载了,因为当用户通过ssh登录服务器的时候,首先进入的就是/root目录,此时就有一个bash进程占用这个目录,除非将这个bash杀掉才能使/root的占用清除,但此时ssh的登录状态也会被杀掉,根本没有机会执行umount。此时可以通过umount的-l选项解决。
P.S. 本文不讲linux如何配置语言环境变量
服务器明明配置的是英文,但是使用不同的机器ssh登录服务器时,发现服务器的系统语言有时中文有时英文
使用locale
命令执行后发现,无论locale.conf
配置的是什么,实际的语言环境都在变
猜测应该是ssh登录的时候干了什么,然后使用ssh登录时的-v
参数看下登录过程中的调试信息,发现在通过认证最后登录前,有一个发送环境变量的动作
网上有很多开源协议的介绍,但是很少有说明如何在你自己开发的软件中使用开源协议,保护自己的代码;以及当你使用别人开源项目时,如何遵守开源协议里面约定的行为。文本从github上找了些项目举例描述下这2个问题。至于各个协议的具体说明网上一搜一大堆,本文不再描述。
假如你要开源自己写的一个软件,那你需要进行2步来实施开源协议:
第1步: 在项目的根目录放置一个LICENSE
或者COPYING
文件,这个文件里面是你所使用的开源协议的具体细则,比如你用的是MIT License
协议,你只需要到网上拷贝一个MIT License
协议正文进来就可以了,比如vsa这个项目,使用的是Apache License 2.0
开源协议,协议的正文在这里。
在系统日志中,偶尔看到很多device appeared twice with different sysfs paths
的错误提示,类似如下
这种日志可以有多种方式触发产生,读者的日志可能和我的不太一样,触发原因也可能不同,不过没关系,搞清楚产生原因说不定就能帮你定位问题。首先通过上面的日志,需要先看清3个东西:
字面解释,就是/dev/disk/by-partlabel/xxx被不同的sysfs路径的设备添加,这两个设备对应的是/dev/vdj1和/dev/vdj2
python-markdown默认不支持三个点的语法(```), 只支持三个波浪线的形式(~~~), 即将代码块放入前后三个点中,将使用code方式解析,生成pre的标签,如果想要python-markdown支持,则需要修改他的正则表达式,添加三个点的支持
额外补充一下,python-markdown2默认是支持三个点的标记方式的,但是他要求连续代码块之间需要空2行才可以正常标记,这个体验真的不好,而且直接导致了python-markdown和python-markdown2的兼容,因此,如果想改的同学可以修改下面的代码
不知道python-markdown2出于什么目的,如果代码块中有以下封闭的html标签,会将渲染结果变成md5-xxxxx
需要强调的是,在网上搜hp raid工具很多文档写的是叫hpacucli,而且还能在hp官网上下载到hpacucli-9.XX.rpm,但是在centos7.0上发现根本用不了,要么就是命令卡住没有返回,要么就是直接程序挂了,要么就是提示"No controllers detected"
因为hpacucli这个工具已经废弃了,改用hpssacli.
下面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: